解密2016药审报告:审评数、撤回数“新高”
发布时间:2017-03-29 文章来源:医药经济报 浏览:824次
药品注册审评从2015年年中开始着手改革,2016年是政策密集发布年。笔者回顾2012年至2016年的历年审评报告数据并汇总,以便分析中国药品审评的发展趋势。
完成审评数“新高”,新注册申请数“新低”
如表1所示,2016年增加人手之后,CDE审评完成数量(不计算撤回和复审)达到历史新高,其中中药审评完成数量同比增长幅度最大。
表1:2012~2016年完成审评情况汇总(受理号数)
年份
|
审评完成总数
|
化学药审评
|
中药审评
|
生物制品审评
|
2012年
|
6720
|
5461
|
726
|
533
|
2013年
|
5398
|
4237
|
635
|
526
|
2014年
|
4661
|
3746
|
473
|
442
|
2015年
|
8595
|
7714
|
424
|
457
|
2016年
|
11175
|
9424
|
1098
|
653
|
(未计申请人撤回和非中心审评,不计复审任务;审评完成总数以化学药审评、中药审评和生物制品审评之和统计。数据来源:识敏信息)
然而,识敏信息进一步分析发现,2016年申报数量仅3779件,不及近八年的最高峰2014年申报数量(8868件)的一半,化学药的申报数量同样出现断崖式下降。断崖式下降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政策执行细节落地较为缓慢,在药品注册费用上升和研发成本上涨的两重压力下,企业在政策不明朗的背景下选择观望。
表2:2009~2016年申报情况汇总(受理号数)
年份
|
申报总数
|
化学药申报
|
中药申报
|
生物制品申报
|
2009年
|
6534
|
5320
|
810
|
404
|
2010年
|
6292
|
5161
|
673
|
458
|
2011年
|
6954
|
5884
|
651
|
419
|
2012年
|
6919
|
5944
|
519
|
456
|
2013年
|
7529
|
6409
|
594
|
526
|
2014年
|
8868
|
7829
|
495
|
544
|
2015年
|
8120
|
7201
|
358
|
561
|
2016年
|
3779
|
3110
|
259
|
410
|
(注:2015年以前的申报数量采取的是当年的报告,未统计复审;申报总数以化学药申报、中药申报和生物制品申报之和统计。数据来源:识敏信息)
药品上市数“新低”,撤回数“新高”
2016年药品审评报告没有像前四年一样公布2016年完成审评建议批准上市的各类注册申请情况,笔者最后是在CFDA发布的《总局发布2016年度药品审评报告》中获得相关信息。笔者还发现,每月总局批准药品上市清单自2016年11月后就没有再更新了。
根据识敏信息汇总,2016年1~11月CFDA公布的药品上市清单共192件,其中化学药品177件,中药2件,生物制品13件,离最终CFDA年度公布的数据还存在差异。
已公布177个化学药中,新药6件,仿制药152件,进口药19件。由此可初步推测化学药获批大幅度下降主要是化学药新药的获批数量减少。化学药改剂型的获批数量为0,预计未来此类的获批数量也长期会是0。中药继2015年批了61个之后,2016年终于到达个位数(2个),预计2个都是新药6类,但中药2015年获批的主要是改剂型和仿制药,新药获批数也是个位数。
表3:2012~2016年药品上市情况汇总
注册分类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化学药品
|
532
|
374
|
478
|
268
|
188
|
化学药-新药
|
103
|
91
|
128
|
59
|
未详
|
化学药-改剂型
|
13
|
22
|
26
|
10
|
未详
|
化学药-仿制药
|
336
|
187
|
256
|
157
|
未详
|
化学药-进口药
|
80
|
74
|
68
|
42
|
未详
|
中药
|
37
|
27
|
11
|
61
|
2
|
中药-新药
|
21
|
15
|
11
|
7
|
未详
|
中药-改剂型
|
14
|
9
|
0
|
40
|
未详
|
中药-仿制药
|
2
|
3
|
0
|
14
|
未详
|
中药-进口药
|
0
|
0
|
0
|
0
|
未详
|
生物制品
|
46
|
15
|
12
|
22
|
16
|
生物制品-国产
|
29
|
12
|
10
|
14
|
未详
|
生物制品-进口药
|
17
|
3
|
2
|
8
|
未详
|
合计
|
615
|
416
|
501
|
351
|
206
|
(数据来源:识敏信息)
2016年药品审评报告也没有公布2016年完成审评建议批准临床的各类注册申请情况,最终2016年临床获批数据也是从CFDA发布的《总局发布2016年度药品审评报告》中获取。从表4可得,自2015年批量批准临床后,2016年继续延续临床获批相对较宽松的政策。
由于化学药新4类及化学药旧6类自2015年12月起生物等效性试验申请改为备案制,2016年获批3311件临床试验预计属于新药临床IND申请和验证性临床申请。2016年,IND申请从2015年的332件升到455件,验证性临床从2015年2050件升到2856件。
总局近日公开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调整进口药品注册管理有关事项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对验证性临床的申请打击是最大的,预计2015~2016年获批的近5000件验证性临床批件,大部分将不会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
表4:2012~2016年药品临床获批情况汇总
注册分类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化学药品
|
603
|
316
|
742
|
4405
|
3311
|
化学药-临床试验
|
425
|
224
|
583
|
2664
|
未详
|
化学药-生物等效性试验
|
178
|
92
|
159
|
1741
|
未详
|
中药
|
39
|
9
|
28
|
22
|
84
|
中药-临床试验
|
37
|
9
|
28
|
22
|
未详
|
中药-生物等效性试验
|
2
|
0
|
0
|
0
|
未详
|
生物制品
|
62
|
49
|
110
|
146
|
271
|
合计
|
704
|
374
|
880
|
4573
|
3666
|
(数据来源:识敏信息)
“撤回”实际上也达到历史峰值。2016年,化学药撤回突破新高点(超过1000件),生物制品撤回也将近100件。化学药中,2016年新药上市申请NDA撤回数量最多,共478个件,较2015年的187件上升156%。2016年,已过专利保护期药的仿制药上市申请ANDA撤回397件,与2015年的撤回372件基本持平。
表5:2012~2016年“撤回”情况汇总(受理号数)
年份
|
撤回总数
|
化学药撤回
|
中药撤回
|
生物制品撤回
|
2012年
|
401
|
284
|
72
|
45
|
2013年
|
340
|
200
|
91
|
49
|
2014年
|
510
|
289
|
147
|
74
|
2015年
|
998
|
797
|
115
|
86
|
2016年
|
1390
|
1122
|
173
|
95
|
(注:撤回总数以化学药撤回、中药撤回和生物制品撤回之和统计;2013年和2014年撤回数量包括非中心审评数。数据来源:识敏信息)
2016年,“不批准”总数较2015年有所回落,中药的不批准数量更是近5年来的最低值,而化学药的不批准数则是近5年的最高点。
2016年依然是ANDA不批准数最多,为1012件,2015年ANDA不批准998件。2016年化学药不批准数排第二的分类是“补充申请”,2015年此分类排化学药不批准数排第三。作为2015年不批准数排第二的分类“验证性临床”,2016年此类不批准数则排在各分类的第三。由此可见,仿制药验证性临床申请和ANDA不批准率较高。CDE报告也指出,由于化学药新注册分类实施影响,仿制药上市需要过一致性评价,此两类的注册申请也大幅度下降。
CFDA首次对“不批准”的原因进行点评:2139件不批准主要是因为因研究项目设计和实施不能支持其申请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情形。此外,各类注册申请因研究存在缺陷、第1轮审评结论为“补充资料”的共计1654件。
创新药的主要问题是安全性研究不足、数据质量差和工艺不可控。其中,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的主要问题是前期的安全性研究不够充分或研究数据可靠性不足,临床方案中对受试者风险管控措施不足或整体设计欠完善。新药上市申请(NDA)的主要问题是临床试验规范性差,数据质量较差,临床试验结果可靠性不足,申报资料中生产工艺信息不够详细。
进口上市注册主要是申报资料问题,特别是申报资料未提供国外上市的全部研究数据、关键信息缺失、资料翻译错误较多、可读性差。进口再注册申请“未按批件要求完成上市后研究”这个问题,体现了CDE越来越关注进口药上市后的Ⅳ期临床研究情况。
表6:2012~2016年不批准情况汇总(受理号数)
年份
|
不批准总数
|
化学药不批准
|
中药不批准
|
生物制品不批准
|
2012年
|
1618
|
1293
|
271
|
54
|
2013年
|
1384
|
1045
|
300
|
39
|
2014年
|
1253
|
842
|
300
|
111
|
2015年
|
2208
|
1977
|
150
|
81
|
2016年
|
2139
|
1990
|
96
|
53
|
(注:不批准总数以化学药不批准、中药不批准和生物制品不批准之和统计。数据来源:识敏信息)
首提优先审评和一致性评价数据
2016年药品审评报告首次提及优先审评品种审评完成情况,重点提到了57件已完成审评建议批准上市的优先审评注册申请中,11件为建议批准上市(含2件原料药注册申请)。按CDE最终已完成审评建议批准上市的优先审评注册申请名单,2016年最终有7个药品因优先审评注获批,4个进口药,3个国产药。优先审评原因中,4个儿童用药,1个首仿,1个具备显著临床优势,1个是专利到期。
化学药新注册分类的申请也被单独提到,化学药生物等效性试验(BE)备案情况也被提及。自BE备案平台开通以来,2016年新申报化学仿制药BE备案品种41个,相较于2015年CDE曾批量批了1741个仿制药临床,化学仿制药的热度大减。其中,备受关注的一致性评价仿制药品种,2016年仅BE备案16个。
总结>>>
从2016年药品审评报告看来,中国药品审评已逐步向美国模式靠拢——即临床较易获批、生产上市较难获批。
从近期政策看来,近期会有批量的进口创新药上市,没有完成一致性评价试验过渡期的化学仿制药预计上市难度较大。
- 上一篇:全国医改大会——2017年医改重点任务
- 下一篇:2017中国城市癌症最新数据报告